守得云开见月明—新冠疫情之于中国的经济影响

2020-04-30来源:EPS数据平台

一、背景

2019年底,在武汉首先爆发的新冠病毒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席卷中国、蔓延全球。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数据,截止到2020年4月28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已超过300万人。其中,国内累计确诊人数超过8万例。世卫组织亦在3月11日宣布将新冠病毒疫情定性为“全球大流行(pandemic)”,对其传播程度和严重程度深感担忧。

新冠疫情不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对经济也造成了重大损害。IMF发布的《2020年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总量将萎缩3%,萎缩幅度将是1930年大萧条以来最大值。作为对比,金融危机造成2009年全球经济总量萎缩0.7%。国家统计局4月17日发布的初步核算结果表明,2020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0.65万亿元,同比下降6.8%,为中国1992年开始公布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以来首次出现萎缩。

本文尝试通过数据定量分析新冠疫情对于中国经济造成的损害程度。

二、数据来源

本文涉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EPS数据平台、国家统计局、财政部、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和网络爬取数据。

三、分析过程

当前,疫情对经济产生影响,主要是由三方面因素造成的:1)人们因感染新冠疫情客观上不能从事经济活动;2)人们因担忧感染新冠病毒而不愿进行消费或复工;3)政府为防止疫情蔓延而采取限制经济活动与人员流动的防疫措施。考虑到中国目前确诊人数较少,后两者应是主因,第二个原因较第三个原因持续时间短。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大多数行业将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3.1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GDP初步核算数为206504亿元,同比下降6.8%。从生产角度看,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下降3.2%、9.6%和5.2%。从支出角度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总额为84145亿元,同比下降16.1%;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总额为5082元,同比名义下降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2.5%;贸易顺差总额为983亿元,同比下降约81%;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8580亿元,同比名义下降19.0%,其中,餐饮收入为6026亿元,同比下降44.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上涨4.9%,其中3月同比涨幅回落至4.3%;2020年2、3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6.2%、5.9%,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0.9%、0.7%。

从这里可以看到,疫情对宏观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中国经济出现了近几十年来的首次萎缩,各项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均受影响。这里需强调的一点是,中国经济虽然受到疫情冲击,但不改我们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看好。

3.2 对工业的影响

工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是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与重要体现。发达国家近些年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力图重振制造业,工业之于国家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根据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2013年全部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13.83万亿元,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3.87亿元,占比91.25%,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所以我们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来衡量工业行业的总体情况。

l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情况

由于春节假期的影响,国家统计局会将1-2月的某些指标合并统计。从2015年-2019年各年1-2月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图1)中我们发现,平均亏损企业数占比为21.81%,而2020年同期亏损企业占比骤然提高到36.40%,这意味着2020年1-2月没有正常开展经济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显著偏高。当然,随着经济活动的恢复和疫情的缓解,亏损企业占比会逐月降低。

image016.png

图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占比

分析2015-2019年期间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数据(图2),可以看到5年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波动较大,总体增长率在1.0-13.7%之间。但2020年1-2月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7.7%,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下降11.5%,股份制企业下降16.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21.7%,私营企业下降20.5%,国企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疫情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造成较大冲击。

image017.png

图2: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长

分析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发现2020年1-2月其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同比均正增长的仅有烟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两个行业,其他行业几乎“全军覆没”。烟草制品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可能与春节前的大量囤积、消费有关。若按工业投入,将工业行业分为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我们可以看到类似于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等行业受到影响相对较小,这部分行业大都属于资金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人力参与较少,这可能是其受到影响相对较小的原因之一。而纺织业、家具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属于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中国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对这些行业影响尤大。

我们也发现,本轮疫情中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分别下降了8.6%、10.9%,虽然表现相对较好,但仍然受到了一定影响。其原因可能是口罩、防护服制造只占医药制造业的小部分,被豁免而及时复工的企业只占少数。

这里值得指出的一点是,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企业目前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若其他行业一直低迷,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企业从需求到供给都将受到较大冲击,难以独善其身。

image018.png

图3:2020年1-2月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通过下图我们可以看到,2020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各省均呈现负增长,其中湖北下降46.2%,重庆、广东、吉林、上海下滑超过20%。

image019.jpg

图4:各地区2020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速

我们探究了各省每万人确诊人数与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关系。选取各省2018年常住人口数据,考虑到每年各省的工业增加值增速不一致,定义相对增加值增长率=(2020年1-2月工业增加值增长率)-(2019年1-2月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来衡量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由于湖北确诊人数远为偏高,这里剔除了湖北。我们发现两者相关系数达到了-0.56,每万人确诊人数与工业增加值增速显著负相关。究其原因,很可能是某省若确诊人数较多,那么该省倾向于将疫情防控措施持续更长时间,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也就越大。

从图5中也可以看到,在疫情同等严重(以每万人确诊人数衡量)情况下,浙江、北京、江西等地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而西藏、吉林、贵州、山西等地受到影响相对较大。

image020.png

图5:2020年1-2月相对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与每万人确诊人数

l  工业产品产量情况

2020年1-2月中国主要94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中,同比增速相比于前三年显著下降,主体“低空跳开”,平均同比增速比2017-2019年平均水平减少了27.64%。同比增速为正的产品仅为12种(具体有锌、中厚宽钢带、集成电路、乙烯、铁合金、卷烟、醋缸、生铁、精炼铜(电解铜)、原铝(电解铝)、平板玻璃、十种有色金属),这些产品主要集中于金属生产领域。而2017-2019年同期增速为正的产品分别为71、59、60种。考虑到全国大约自1月底左右开始实施严格的停工、居家防疫措施,2020年2-3月上旬疫情严格防控期间,工业生产受到的冲击无疑是十分巨大的。

image021.png

图6:2017-2020年1-2月94种工业产品产量同比增速

3.3 对服务行业的影响

服务业可包含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其中生活服务业更强调对消费者进行“近距离服务”,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以餐饮、家政、旅游、酒店、航空、体育、线下文娱等为代表性服务业遭受重大打击。疫情仅对线上娱乐、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线上(线下)生鲜商超等少数产业、行业有正向影响。

l  交通运输业情况

除工业与服务业外,交通运输业,特别是以客运为主的交通运输业则面临严重的“运营危机”。人们远途出行的三大主要方式(铁路、公路与民航),其客运量在2020年2月下降幅度均超过了80%,远远低于往年同期水平。2、3月份铁路客运量为11218万人次,仅为1月份的41%。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截止到3月底,各地严格落实防控措施,人们出行大范围停滞,交流活动骤减,可能有相当多的流动务工人员/学生并未返回之前的岗位(学校)。

image022.png

图7:2017年1月-2020年3月客运量

以上海为例,用百度迁徙规模指数来衡量迁入上海的人口规模。从这里可以看到,2020年春节后,迁入上海的人口一直较2019年同期偏少,截止到2020年4月下旬前仍未恢复往年正常水平。这也再次印证了上海正常的人口流动仍未恢复正常。

image023.jpg

图8:百度地图迁徙-迁入上海趋势

相比于客运量的大幅跳水,货运总体所受影响较少,甚至铁路货运量在2020年2、3月期间同比小幅正增长。除民航货运外,公路和水路货运3月份同比降幅相比2月份显著改善,预计4月份可恢复去年同期水平。

image024.png

图9:2017年1月-2020年3月货运量同比增长

l  快递业情况

有人认为疫情期间,网购成为了很多人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与之相关的快递行业应该迎来一波增长。但统计数据表明,快递行业仍然受到疫情比较明显的负作用。

2018-2019年各月期间(为剔除春节影响,将1、2月合并),快递业务量一直维持在同比20%以上的高速增长。但2020年1-2月受疫情影响,全国快递业务量同比下降10.11%,其中湖北地区下降69%。值得庆幸的是,2020年3月的快递业务量迅速反弹回正常水平(同比增长22.95%)。这也反映出快递已成为人们的“刚需”。

image025.png

图10: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率

l  生鲜价格影响

生鲜行业在疫情期间迎来爆发,无论线上、线下,皆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态势。2020年春节期间,每日优鲜交易额实现3-4倍的增长,客单价由之前的85-90元,攀升到120-125元。美团买菜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四地的销售量均有明显上涨。物美超市每日销售菜在春节期间出现了3倍增长。生鲜行业不仅仅营收增长,也将就业困难的餐饮行业从业人员临时“共享”进来,吸纳部分劳动力。

作为北京交易规模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市场一直被誉为北京“菜篮子”。我们从价格方面衡量疫情期间北京生鲜价格的变动。通过爬取北京新发地的大白菜(冀)与土豆(冀)的价格,我们将2019年度与2020年度春节前后进行对比,发现大白菜与土豆价格在2020年农历正月初三(公历1月27日)开始急剧攀升,且节后一个月都维持在相对高位,未降到节前或去年同期水平,这一现象并未发生在2019年度春节。究其原因,在需求端,北京疫情期间生鲜需求量大,在供给端,疫情期间各地实行管制,导致了农民用工紧张、蔬菜收购途径不畅、运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2020年春节期间生鲜价格偏高。

image026.png

图11:北京新发地市场春节前后大白菜价格(冀)价格

image027.png

图12:北京新发地市场春节前后土豆价格(冀)价格

3.4 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经济是财政之源,当经济不景气时,财政收入也会遭遇凛冬。2020年一季度,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45984亿元,同比下降14.3%,下降明显。主要税收目录中,仅个人所得税、印花税正增长,其它税种收入跌幅均超过10%。2020年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284亿元,同比下降5.7%。4月中旬召开的中国政治局常委会也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从当前预算收支来看,降低疫情影响严重地区与行业的税负、加大支出强度,应为今年财政政策的主旋律。

image028.png

图13: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及增长率

3.5 对金融的影响

一般研究认为,经济增长率的变动会引起不良贷款率趋势的同向变动。我们收集了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近几年的不良贷款率,我们发现这三家上市银行2020年第一季度的不良贷款率与2019年年末相比,几乎未发生显著变化。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目前来看是可控的。

image029.png

图14:银行不良贷款率

 3.6 在线学习

截止到2020年4月中旬,全国几乎未有高校正式开学,学生通过线上直播进行学习。我们利用EPS数据平台的后台数据,通过构建EPS数据平台使用指数,从侧面反映学生的学习、作息规律。在校上学期间,一天之内,学生有比较显著的三个学习高峰期:上午10:00-11:30,下午14:00-17:00,晚上19:30-22:00。而在家上学期间,学生学习时间更为分散、作息不规律,具体表现为学生早晨会起得更晚、上午学习强度低,晚饭推迟一小时左右,晚上学习持续时间更长、甚至0:00-4:00还有数量可观的学生在学习,这也可能预示着学生在家学习效率偏低。

image030.png

图15:EPS数据平台使用指数

四、结论

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无疑是十分深远的。在宏观经济层面,2020年一季度,中国GDP初步核算数同比下降6.8%,为中国1992年开始公布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以来首次出现萎缩。2020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占比为36.40%,同比提升9.95%。2020年1-2月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7.7%。2020年1-2月,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同比均正增长的仅有烟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两个行业,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受到的冲击尤大。2020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各省均呈现负增长,且每万人确诊人数与工业增加值增速显著负相关。2020年1-2月全国9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平均同比增速比2017-2019年平均水平减少了27.64%。疫情对客运影响极大,铁路、公路与民航运输的客运量在2020年2月同比下降幅度均超过了80%,人们交流活动骤减,可能有相当多的流动务工人员/学生并未返回之前的岗位(学校)。而疫情对于货运影响则相对较小,且恢复较快,预计4月可能恢复去年同期水平。全国快递业务量2020年1-2月同比下降10.11%,但3月的快递业务量迅速反弹回正常水平。生鲜行业在疫情期间迎来爆发,北京新发地市场大白菜与土豆价格在2020年农历正月初三(公历1月27日)开始急剧攀升,且春节后一个月内都维持在相对高位。中国财政收入遭遇罕见负增长,2020年一季度,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45984亿元,同比下降14.3%。银行不良贷款率目前控制在较好水平。相比在校期间,学生在家上学期间,其学习时间更为分散、作息不规律,熬夜现象明显。

凛冬之中,更需抱团、共同取暖。国家除了实行更为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对困难行业、群体采取临时救助。个人也要做好工作、生活与财务规划。守住现在,方得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