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变化趋势以及影响生育意愿因素相关性分析

2015-07-02来源:EPS数据

一、我国人口变化

(一)新闻热点: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第二胎的政策。这项政策被简称为“单独二胎政策”,对中国的人口政策有重要影响,在目前主体上仍然将计划生育当做是基本国策的背景下,放开单独二胎,就其意义来说,对我国的长期人口均衡以及国家的长远发展很有利。

(二)热点背后人口变化定性分析:

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是三低态势,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态势。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数-死亡数)与人口总数之比。出生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从图1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7),我国人口增长迅速,这是因为建国后,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和一五计划的大规模实施,人口出生率迅速上升;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1958-1961),经济形势严峻,人口非正常死亡大量增加,粮食异常紧张,人口死亡率攀升,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随之而来人口增长率直线下降,总人口数在以1959年为界也突转下降趋势;到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62年到1963年,人口出生率猛烈反弹,其幅度要大大高于经济恢复速度,人口增长率猛烈上升,总人口数转为上升趋势,随后1964年到1971年一直保持在高位整理;七十年代由于就业困难,加上国家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开始急剧下降(1972-1980),随后人口增长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波动和回升现象(1980-1990);到90年代以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内在地具有调节人口增长的功能,比如抚养孩子的成本大幅上升,会迫使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和进城农民工降低生育,人口增长稳步下降和减慢。

image001.png

(图1:1950年以来我国总人口、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自然增长率走势图)

此外,人口出生率是人口增长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未来的人口出生率进行正确预测,能够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提供依据。我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与此同时,中国人口出生率却从总体上来说持续下降,从图1来看,1978年到1986年,人口出生率处于上升阶段,1987年出现转折,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表格1为我国2003年-2012年人口出生率统计数据。

image003.png

(表格1:人口出生率)

我们利用趋势分析(如图2:反曲线趋势分析)对人口出生率做预测,为了检验预测值的准确度,我们截取2003年到2011年数据,对2012年出生率做预测,如图所示所得预测值与实际数值是相接近的,实际预测值落在置信区间上下限之间。

image005.png

(图2:反曲线趋势分析)

我们再利用残差分析来判断模型的拟合效果,如图3:在残差图中,残差点比较均匀地落在水平区域中,说明选用的模型比较可信。

image007.png

(图3:残差图)

我们知道,人口一直呈稳步下降趋势,那么这样的下降趋势究竟会给我们经济和社会带来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下自然增长率,一般存在这样的规律:自然增长率越高,意味着青少年比例大;反之,说明青少年比例小。由图1我们可以看到,自然增长率一直在稳步下降,当自然增长率持续低水平发展(例如德国,日本,俄罗斯,他们的自然增长率接近负值,也就是说人口总数减少),青少年比例越来越小(如图4,我国初等教育招生数数据统计;图5,为我国初级中学在校学生数数据统计)。如果按这样的速度下去,全国人口将缺乏活力,中国将未富先老,而先老未富,将使中国永远不能富,这是我国人口政策最尴尬的选择。而且据国家此前公布的2012年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末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首次出现了下降。此前由于中国众多的人口转化为“人口红利”助推中国经济腾飞的现象逐渐消失,“人口红利”即将面临拐点。加上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死亡率下降,这样65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加重,社会养老负担加大。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中国的人口红利消失以及老龄化加速势必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少子化和老龄化应该引起我们广泛关注。

image009.png

(图4:我国初等教育招生数)


image011.png

(图5:我国初级中学在校学生数)

另外,用来衡量人口出生的另一个指标:总和生育率。我国总和生育率水平也持续走低。生育率是指总出生数与相应人口中育龄妇女人数之间的比例,亦称育龄妇女生育率。 数据表示妇女在育龄期(国际传统上一般以15岁至44岁或49岁为准)内每1年内生育的可能性,近似于妇女生育的概率。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它是一个合成指标,即把所有年龄别生育率相加,表示每个妇女到她49岁时生育孩子的总数。总和生育率能更好地说明妇女究竟生育多少孩子,因此它是衡量生育水平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一般来讲如果总和生育率小于2.1(对于发展国家来说),新生人口是不足以弥补生育妇女和其伴侣数量的。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已降低到人口更替水平以下,长期低于2.1。2010年的《世界人口数据表》显示:2010年全球平均每个妇女生2.5个孩子,发达国家为1.7个,欠发达国家为2.7个,最不发达国家为4.5个,而扣除中国后的欠发达国家为3.1个。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还要低许多。总和生育率的持续走低,对我国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政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会给我们带来诸如人口减少,养老困难甚至经济崩溃和民族灭绝等社会经济问题。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我们生育意愿呢?

二、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一)人口变化背后生育意愿变化分析:

生育意愿是生育观念的直接体现,包括生育目的、理想子女数、性别偏好、理想生育年龄和生育间隔、理想孩子质量等多个方面。生育意愿反映了人们在生育子女方面的愿望和要求,它体现着个体生育孩子的目的以及对生育孩子的数量、时间、性别、素质等方面的期望,以数量为最重要的内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生育决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种有关生育意愿的资料和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居民的生育意愿发生了显著变化。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居民的生育意愿总体上表现为早婚早育和多生多育,性别偏男,传统生育目的占主体地位。70年代,在计划生育政策对家庭和个人生育行为的强制干预下,居民生育意愿开始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意愿生育子女数减少,集中表现为妇女的生育水平开始大幅度下降,总和生育率由1970年的5.81降至1979年的2.75,此外在一定程度上还引起了意愿生育性别的变化,如图4所示,男女人口数之间差异差距在减小;进入80年代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经济进步从根本上推动了人们生育意愿的自觉转变,包括生育数量及生育时间的选择,由最初的早生、多生、偏重男孩转变为自愿少生、适当晚生,对子女性别的关注也趋于淡化。但是总体上数量上还是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如图6,生育意愿性别变化趋势)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生育意愿发生变化呢?我们利用线性回归模型来说明。

image013.png

(图6:生育意愿性别变化趋势)

(二)影响生育意愿因素相关性分析:

生育意愿的变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城市化水平、养老方式、家庭规模和类型,自然环境以及国家政策等。在线性回归模型中,我们选取人均GDP、高级中学入学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数作为解释变量,其他因素归入随机干扰项,以人口出生率作为因变量来反映生育意愿变化情况,来探讨以上四因素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借此为我国出台相关人口政策,防止人口老龄化,和改善人口结构提出借鉴。

人均国内GDP:是指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为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的;初中升高级中学入学率:是指初中升高级中学入学人数与相应的适龄人口之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根据与居民生活相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可支配收入:通俗地讲是指居民能够自由支配的收入,就是从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缴纳给国家的各项税费,扣除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比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余下的收入。

1、理论综述:

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低,营养水平和医疗条件差,婴幼儿死亡率高,要实现意愿子女数,实际生育的子女数就必须超过意愿子女数;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比较发达,人们思想观念中的现代化因素增加,教育文化程度高,人口出生率低。此外,一般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对子女的经济效益要求越低,越关注子女的质量,意愿生育子女数量越少。(如表格2:不同收入平均每户家庭人口;图7: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数与人口出生率)

image015.png

(表格2:不同收入平均每户家庭人口)


image017.png

(图7: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数与人口出生率)

我们进一步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来看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数和人口出生率之间相关性,截取其中相关系数矩阵(图8),由其中数值可知,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数和人口出生率存在很大负相关性(其系数为0.82873)。


image019.png

(图8)

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image021.png

(表格3)

表格3为从平台截取2002年-2011年选取指标统计数据,X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2:初中升高级中学入学率,X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4: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数。我们利用模型作多元线性回归,得到回归方程:

image023.png

3、模型的检验:

其中,模型的可决系数极为接近1,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为可信。

image025.png

我们再来看相关系数矩阵(图9),其中,人口出生率Y与人均GDP X1、初中升高级中学入学率X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3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数X4均存在很大负相关性,与我们理论综述是相符的。

image027.png

(图9)

此外,我们对所得线性回归序列再次作趋势分析,利用反曲线趋势来预测2012年人口出生率,进一步验证其是否与实际相符。结果如表格4,2012年预测值为12.02,与我们开始做的分析预测结果(图2)以及2012年人口出生率实际值都是相符的,进一步确认了所选模型的可信性。

QQ截图20150722105138.jpg

(表格4)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得情况下,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将会是一个必然趋势,这必然会加剧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以及少儿化,给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带来巨大压力,从而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以,政府放松计划生育政策是值得肯定的。此外,相关的社会保障政策,经济政策等也应配套跟上,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全民社会福利水平,重视“民生”、“民意”,实现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