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7来源:EPS数据
引言
社会福利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社会保障、教育福利、住房福利、健康服务、就业服务等都可以归属其中,覆盖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良好的社会福利可以确保各种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尽量减少社会不平等的现象,创造平等和谐的社会环境,不断挖掘人类的潜能,使之得到最大化发展。社会福利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经济条件,经济发展同样需要社会福利的制度性支持,二者具有联动效应。
但事实并非都是如此。2021年,中国的GDP排名世界第二,而在当年的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我国的幸福指数却排在第84名,而GDP排名42的芬兰幸福指数却位居世界第一。这种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虽然和人口数量脱不了关系,但也说明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之间可能存在“脱钩现象”,经济发达并不等同于有好的福利,恰好印证了阿玛蒂亚·森提出的可行能力理论。该理论认为物质财富本身并不能创造福利,只能影响个人生活,因此该理论用功能自由和能力自由测度社会福利。其中功能自由是个人生活现状的真实反映,例如受教育程度、居住环境、身体健康等,能力自由是在未来能给个人带来的功能自由,例如社会稳定、医疗卫生、教育支出等。由于该理论涵盖的范围更全面,被很多学者用来研究个人或社会福利指数。
为探究中国的社会福利变化以及福利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程度,本文基于可行能力理论,构建社会福利指数框架,然后用熵权-优劣解距离法(EWM-TOPSIS)计算中国31个省(市)的社会福利指数,并研究各省(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
1、指标体系构建
阿玛蒂亚·森可行能力理论的核心是功能自由和能力自由,涵盖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并没有明确的指标。根据我国的特有国情以及数据的可获取性,选取人民生活、医疗健康、教育水平、城乡差距、城市绿化和社会稳定共六个方面来测度中国31个省(市)的社会福利水平。数据来源于EPS DATA官网,包括18个细分指标,选取2015年和2020年两年的数据。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社会福利评价指标体系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属性  | 
人民生活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正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  | 正  | |
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元)  | 正  | |
医疗健康  | 人口死亡率(‰)  | 正  | 
每千人中注册护士(人)  | 正  | |
每千人口中卫生技术人员数(人)  | 正  | |
医疗业务成本/医疗卫生支出/事业支出(万元)  | 正  | |
教育水平  | 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  | 负  | 
就业人员中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就业人员占比(%)  | 正  | |
教育支出(万元)  | 正  | |
城乡差距  |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对比(农村居民=1)(元/人)  | 负  | 
城市绿化  |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正  |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 正  | |
社会稳定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负  | 
交通事故发生数(起)  | 负  | |
粗离婚率(‰)  | 负  | |
公共安全财政支出(亿元)  | 正  | |
社会保障和就业(亿元)  | 正  | 
2、数据处理
由于各指标在度量单位、属性方面存在差异,首先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因量纲不同对评价结果造成的影响。若采用的指标值越大越好,则对指标进行正向化处理;若指标值越小越好,则对指标进行负向化处理。
选取n个研究对象,每个对象有m个变量,则初始矩阵X为:

数据标准化的计算公式如下:
正向指标:
负向指标:
其中xij即矩阵X中位于第i行第j列的数据,
为第j列的最大值,
为第j列的最小值。
3、描述性分析
3.1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

图1 中国各省(市)2015年和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比较
从图1来看,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多数省(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实现正向增长,只有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五个省(市)呈逆向增长,其中天津的降幅最大,将近15%。正增长的省(市)中,西藏的增长率最大,从2015年的1026.391亿元上升到2020年的1902.74亿元,上涨85.4%。
3.2 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人口的比例变化

图2中国各省(市)2015年和2020年文盲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率比较
中国15岁及以上人口中的文盲比例在2015年为5.42%,2020年已降低为3.26%。由图2可知,各省(市)的文盲比率也都有大幅下降,其中西藏的文盲率由41.12%降到28.08%,下降幅度最大。
3.3 财政支出差异

图3 中国各省(市)2020年财政支出差异
从图3可以看出,2020年中国各省(市)的财政支出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在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的支出最多,其次是教育、医疗卫生和公共安全。从各省(市)来看,广东在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名列前茅,宁夏在国防、公共安全、教育和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最少。
4、指数计算
4.1 社会福利指数
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权重结果见图4。由图4可知,人民生活指数的占比最大,其次是社会稳定、医疗健康,三者共占69%,城乡差距的比重最小。然后用优劣解距离法计算2015年和2020年各省(市)社会福利指数,结果如图5。

图4 二级指标权重
从图5中可以发现,2015年到2020年各省(市)社会福利排名变化较大。其中,北京、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的排名没有发生变化,天津、内蒙古、辽宁、福建、湖北、广西、海南、重庆、贵州、西藏、甘肃、青海、新疆排名下降,河北、山西、吉林、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四川、云南、陕西、宁夏排名上升。但是排在前五的组合相对稳定,分别是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浙江,这五个省(市)经济发达,市场需求旺盛,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社会福利指数总体较高,是当之无愧的经济大省。西藏排名下降幅度最大,从2015年的第9下降到第28,这可能是由西藏的失业率和粗离婚率的上升导致的结果;云南上升幅度最大,从第23上升到第10,这是由于云南在多数指标上都呈现正向变化。

图5 中国各省(市)2015年-2020年社会福利指数排名变化
在二级指数方面,由表2可知,从人民生活来看,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和天津强势领跑,吉林、河北、黑龙江、新疆和甘肃位列倒数,发展潜力巨大。从医疗健康来看,北京排名第一,其次是山东、四川、浙江、江苏,其他省(市)如新疆、海南、西藏在这方面提升空间较大。教育水平方面,我国各省(市)发展差异较大,东部和中部地区教育指数高于西部地区,北京的实力最高,排名第一,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紧随其后,水平较为接近,而西藏又一次垫底,教育实力有待提高。城乡差距方面,主要采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对比来衡量,甘肃、贵州、云南、青海具有较高的得分,这些地区分布在西北和西南省份,处于我国的欠发达地区,比较闭塞、交通落后,限制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绿化方面,北京再次荣登全国榜首,上海垫底,这主要是由于上海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在全国最小。社会稳定方面,广东、江苏、山东位列前三,之后是浙江、四川。
表2 2020年各省(市)社会福利二级指数得分
地区  | 人民生活  | 医疗健康  | 教育水平  | 城乡差距  | 城市绿化  | 社会稳定  | 
北京  | 0.22362  | 0.129431  | 0.124492  | 0.022218  | 0.064959  | 0.109305  | 
天津  | 0.10893  | 0.050375  | 0.069054  | 0  | 0.009232  | 0.048436  | 
河北  | 0.035884  | 0.065556  | 0.057294  | 0.013673  | 0.041039  | 0.109635  | 
山西  | 0.046431  | 0.057584  | 0.044545  | 0.022218  | 0.039258  | 0.089368  | 
内蒙古  | 0.04942  | 0.065151  | 0.043158  | 0.021877  | 0.044187  | 0.076013  | 
辽宁  | 0.057607  | 0.076116  | 0.043109  | 0.015382  | 0.031643  | 0.096296  | 
吉林  | 0.037692  | 0.078457  | 0.031234  | 0.00752  | 0.026018  | 0.066019  | 
黑龙江  | 0.032372  | 0.066784  | 0.030868  | 0.002051  | 0.013918  | 0.091563  | 
上海  | 0.224036  | 0.079635  | 0.097149  | 0.01128  | 0.004646  | 0.101632  | 
江苏  | 0.108073  | 0.098714  | 0.090542  | 0.01128  | 0.043145  | 0.143968  | 
浙江  | 0.129563  | 0.098856  | 0.080529  | 0.003418  | 0.033844  | 0.126855  | 
安徽  | 0.059572  | 0.06695  | 0.045896  | 0.017433  | 0.036856  | 0.092144  | 
福建  | 0.072052  | 0.04378  | 0.047919  | 0.013673  | 0.045656  | 0.073834  | 
江西  | 0.049731  | 0.04226  | 0.042662  | 0.014015  | 0.05123  | 0.09281  | 
山东  | 0.074753  | 0.101025  | 0.07255  | 0.016066  | 0.043507  | 0.131613  | 
河南  | 0.03893  | 0.079738  | 0.059806  | 0.010255  | 0.035242  | 0.113192  | 
湖北  | 0.058275  | 0.07833  | 0.04733  | 0.013331  | 0.030877  | 0.093155  | 
湖南  | 0.047246  | 0.081474  | 0.053082  | 0.022218  | 0.027446  | 0.113203  | 
广东  | 0.109053  | 0.087302  | 0.114862  | 0.021535  | 0.051123  | 0.18274  | 
广西  | 0.050498  | 0.058298  | 0.035825  | 0.019142  | 0.028749  | 0.087599  | 
海南  | 0.051073  | 0.035824  | 0.025374  | 0.014357  | 0.022921  | 0.073088  | 
重庆  | 0.064875  | 0.064794  | 0.04473  | 0.020168  | 0.045122  | 0.059897  | 
四川  | 0.069473  | 0.099156  | 0.055796  | 0.018458  | 0.037148  | 0.122895  | 
贵州  | 0.04595  | 0.057924  | 0.032038  | 0.042386  | 0.03936  | 0.054526  | 
云南  | 0.075158  | 0.075198  | 0.03557  | 0.036233  | 0.024441  | 0.087641  | 
西藏  | 0.067907  | 0.006295  | 0.001648  | 0.032815  | 0.015764  | 0.078035  | 
陕西  | 0.048546  | 0.08341  | 0.048721  | 0.033499  | 0.026918  | 0.084487  | 
甘肃  | 0.020173  | 0.055124  | 0.02673  | 0.048197  | 0.018709  | 0.082224  | 
青海  | 0.062993  | 0.049073  | 0.027302  | 0.034866  | 0.009688  | 0.076295  | 
宁夏  | 0.03899  | 0.042589  | 0.034293  | 0.024269  | 0.054351  | 0.049592  | 
新疆  | 0.023814  | 0.038834  | 0.050001  | 0.021193  | 0.030755  | 0.104616  | 
注:排名前三的用加粗字体表示,倒数后三名用加下划线的字体表示。
4.2 脱钩指数
为衡量2020年各省(市)社会福利与经济发展失衡情况,用吴等人提出的基于增长弹性的脱钩指数模型来度量二者之间的脱钩指数,计算方法为:

其中DI即表示脱钩指数,表示
社会福利指数增长率(%),
表示GDP增长率(%)。根据脱钩理论,当DI≥1时,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相匹配,为绝对挂钩状态;当0<DI<1时,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相对脱钩;当DI≤0时,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绝对脱钩,即脱钩指数越大,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匹配度越高。计算结果见图6.

图6 各省(市)2020年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脱钩指数
从图6可以发现,2020年的脱钩指数范围位于(-6,15)之间。新疆、宁夏、西藏、重庆、海南、广西、湖南、福建、浙江、上海和北京的脱钩指数小于0,呈现绝对脱钩状态,其中新疆的脱钩指数最小。北京、上海的脱钩指数为负数,究其原因,北京、上海作为我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虽然国内生产总值较高,经济增长较快,但是社会福利指数呈负增长,导致福利与经济增长之间绝对脱钩。而其他省份如新疆、宁夏、西藏受地理位置等的影响,交通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甘肃、贵州、广东、湖北、山东、江西、江苏、河北位于(0,1)之间,呈相对脱钩状态。青海、陕西、云南、四川、河南、安徽、吉林等地区处于(1,5)之间,黑龙江、辽宁和天津的脱钩指数都大于5,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匹配度很高,这些地区都属于绝对挂钩。这说明中国的社会福利与经济发展存在不匹配情况,且各地区间脱钩指数差异性较大。
5、结论
本研究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社会福利指数体系,计算2020年中国31个省(市)的社会福利指数。然后用吴等人提出的基于增长弹性的脱钩指数模型来度量社会福利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指数。通过研究发现:第一,2015年到2020年,31个省(市)的文盲比率都有大幅下降,但国内发展指数并不是都呈现正向增长,有些会出现负增长,另外各省的财政支出结构也存在显著差异,在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的支出较其他方面都多;第二,各省(市)社会福利指数差异较大,其波动呈现不规则趋势,2020年有61.2%的省(市)社会福利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脱钩现象。
上一条:运用聚类算法分析中国扶贫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