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看就业

2016-05-06来源:EPS数据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即将来临,就业问题自然又再一次的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年年岁岁谈就业,岁岁年年难就业似乎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外加上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就业问题在我国显得尤为艰巨。本文尝试利用各类数据对就业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为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从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情况进行分析。

image001.jpg

由上图可以看出,从2001年到2016年,我国毕业生人数持续走高。在2001-2008年之间增长的速度是比较快的,2008年之后,毕业生的增长速度有所减慢,不过在2014年之后高校毕业生数已经超过了700万人。该图直观地体现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的巨大压力。

毕业生数量会直接影响就业的难易程度,国家政策会间接地对就业问题产生影响。现今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行各业都在面临着改革,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表现出了下行趋势,具体如下图所示:

image002.jpg

从该图可以看出,国民总收入指数和人均国内总产值指数整体表现出下降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我国目前经济的增长速度已经放缓。经济的下行外加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加,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为了更好地分析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我们接下来分析毕业生的学历分布情况。

image003.jpg

通过上边的走势图可以看到,专科与本科毕业生在高校毕业生中占的比重较大,在2013年之前的高校毕业生中,专科生高于本科生,2013年之后,本科生的人数反超专科生,研究生以及学成回国留学人员的比重都在日益增加,这反映出目前毕业生的学历较之前有了显著地提高。本科生越来越多,更多的研究生及留学生也加入到我国就业市场中,这使得高校毕业生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在了解高校毕业生的学历分布情况之后,我们接下来对毕业生专业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image004.png

由于哲学与历史学的人数与其余学科相比太少,我们图中就不再显示。通过上图我们可以发现,毕业生中工科生占绝大部分,管理学科毕业生数次之,但是工科与管理学科之间的差距是比较大的。在众多学科中,毕业生人数排名前四的学科分别为:工科、管理学、师范类以及医学,而排名在后三位的学科分别为:农学、法学和理学。从整体上看,近几年,艺术类毕业生的人数增加幅度比较明显。

通过上边的分析我们知道,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学历也是越来越高,而且不同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有明显差距。在分析了高校毕业生的情况之后,我们将对就业单位的分布情况以及工资水平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分析目前我国不同单位的就业情况。下图为城镇就业人员在不同单位工作的人数。

image005.jpg

由上图可以看到,在2011年之前,国有单位就业人员数高于其他单位,但是在2011年之后私营企业就业人数超过了国有单位的就业人数,成为吸纳就业人员的首选单位类型,而且在2011年之后,国有单位就业人数下降剧烈。国有单位就业人数下降一方面是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社会观念也在转变,公务员等一些稳定,舒适的工作有时并不是年轻一代的理想职业。90后大学生注重个性的发展,看中的是职业兴趣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国有单位也面临着改革,因此会出现就业人数下降。接下来我们对不同单位的平均工资进行比较。下图显示的是城镇就业人员在不同单位的平均工资。

image006.png

由上图可以看到,各行业的平均工资都表现出了增加的态势,其中外商投资企业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平均工资不相上下,比其余单位的平均工资都高,而城镇集体单位的平均工资在这些单位中是最低的。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概括为,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学历提升,不同专业的毕业生数量相差很大,而且现在高校毕业生对于国有单位的青睐程度有所减弱,并且不同单位的平均工资差别也是很大的。要想有效地解决就业问题,需要国家、学校以及毕业生三方共同努力,国家应该对大学生就业提出更切实际的政策,鼓励创业;学校应该将与社会脱节的课程舍弃,多讲授前沿知识,为毕业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就业指导;大学生自己应该认识到如今的就业形势,不可觉得有一纸证书就可以找到好工作,需要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总结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