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数据海洋,今天我分享的内容包括三方面:
一、数据化运营是什么
在这个背景下,小数想了解目前的会员结构。所以与数据团队一起讨论,首先对最近12个月内有过消费会员,先进行分分群,看看目前会员到底有哪几类?根据目前会员类型构成再制定后续的相应运营策略。得到的结果如下(图中数据进行了处理)
案例是通过数据挖掘中聚类算法来对目前会员进行了分类。主要使用了用户消费类的指标,根据会员订单金额,订单时间,订单商品等基础数据,建立了一系列的衍生指标来建立模型。通过聚类算法,把模型结果结合业务知识,把最近12个月有消费会员分成了5群。小数同学拿到这个模型结果后,对模型进行了商业理解。我们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对每个类型的解读。
第一群会员:新会员/潜在流失
最近购买,对于这类会员,应该尝试在接下来一个月内,主动向其推荐相关商品。可以发放较大力度的优惠券,用于培养其购买习惯。潜在流失是通过第一群会员的会员最后一单时间分布,发布最后一单时间到当前时间间隔较长。而且该部分会员购买订单数以1单为主。
第二群会员:追求品质生活的白领
该类会员主要是追求商品的质量,对价格有一定敏感性。所以在新商品上线后,或者在做一些高端品牌的促销时候,可以及时向其进行推荐。
第三群会员:流失会员
会员对于A公司为来说,基本上属于流失会员。建议根据历史会员购买过的商品,且历史上是高价值的会员,设计购买过商品的大力度的优惠券或者直降或者满返方案,尝试挽回客户。
第四群会员:追求品质生活的“屌丝”
该群会员对于公司商品有一定的喜爱,但购买力相对较差。这批会员应该是产品线大促期间重点营销的目标会员,该类会员比较年轻。应该重点关注,随时时间的成长这类会员未来的购买力会不断提升。
第五群会员:高富帅
该群会员购买都是公司产品中比较高端的品牌,对价格不敏感。所以这批会员要重点关注,及时监控,提供更好的服务,这类型会员是公司的核心会员。
(ps: 在对数据挖掘模型结果进行解读的时候,除了模型本身的数据之外,很多时候还要结合一些未放入模型的数据,像本案例中未把用户的人口属性放到模型中。但在模型解读的时候,非常需要结合这些数据来对结果进行商业解读)
这是真实的一个案例,后续通过进一步各个角色的数据分析与挖掘,构建相对完整的顾客画像。帮忙整个运营团队开展运营工作。让大家对数据化运营有一个比较直观有感受。
我理解的数据抡运营不是直线的,而是右边提到的这个图一样,是不断迭代循环,是一个不断动态调整与变化的过程。关键词:有数据,有能力分析数据,愿意使用数据,迭代循环。
二、如何开展数据化运营
数据化运营,从字面上理解:数据+“化”+运营:
数据:首先要有,而且这个数据有一定要求,如果数据质量有问题或者数据量的太少,那数据化运营是无源之水,无从谈起。
化:我们有了数据还不够,关键是这个“化”字,这是就像一座桥梁一样,也就是对数据进行转化【把数据转化为信息,转化知识,转化智慧】,怎么“化”,就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进行挖掘【经常我们说的数据挖掘,很多时候有二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挖掘数据背后信息,不一定要建立很高深的数据挖掘模型,。一个是建立数据挖掘模型。例如:做个决策树,看看流失会员有什么特征】,当然这个“化”也离不开结合场景的运用。
运营:我这里说的运营更多是指:运营场景。运营是干什么?以互联网行为来例,特别强调运营,感觉除了技术类,产品类,剩下应该都归运营管,在互联网有有产品运营、会员运营、商品运营、流量运营、内容运营等。不管是运营内容是什么,但一个好的运营一定是场景化的,把运营工作分解到不同具体的场景。
三、growth hacking与数据化运营区别?
最近很热的Growth Hacking ?是什么呢?Sean Ellis在2010年提出, 一起来看看wiki的定义如下:Growth hacking is a process of rapid experimentation across a range of marketing channels to identify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to grow a business。
举个例子,数据分析师通过数据发现,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会员会下二次订单,后续的流失率会有非常明显的下降。但对于运营团队来说,很多时间更关注我拉来了多少新客,我在多少会员是活跃度,因为也许这就是他的KPI指标,这些指标也就是最近很多同行在说的:不可行动的指标。但他没有太关注会员的构成,如果不给其增加回购率指标,可能他都不会关注。【大多数据公司都是这样的】即使大家都知道,花了那么多钱让拉来一个新会员,应该让他买的更多,但如果没有数据帮忙,很难有针对性的策略。所以运营团队往往是使用第一种方式,有了运营方案或者策略去寻找数据支持。而不是第二种,从数据中:找寻新方向。因为运营部门只盯着自己的目标(KPI),而不会太关心后续或者从最终商业目标出发。而数据部门更关注最终的商业目标,或者更会有全局思考。因为相对来说,数据部门不会去背具体的KPI,经常说的数据部门要站的更高,管理层角度思考。
我们还回到这个数据分析点,如果是分析师会:进一步分析,可以看不同渠道进来的会员质量如何。不同渠道进行的会员购买特征有什么不一样。从渠道来源+购物特征,而为后续制定促进会员复购更有针对性。同时也可以告诉市场投放,哪个渠道进来的会员质量。可以根据公司目标来选择不同的投放策略。
这样的运营方案或者策略真正帮忙公司实现最终的商业目标。
这就是我理解的:growth hacking 所以我个人认为growth hacking也许是数据化运营的另一种形式,而且应该是一个数据驱动公司,有数据文化的公司应该去做的。像很多数据化运营的内容,例如:如何去分析数据,构建模型去帮忙运营?如何去构建数据监控体系?在一场促销活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怎么利用数据去支持?…
最后是个人的经验总结,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